晏智杰:我是一名年轻的“老党员”

发布单位:      发布时间:2021-11-17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值得隆重庆祝的时间节点,回顾我在党的亲切关怀下成长的足迹,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展望未来,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和期待,我要继续为我们党的事业尽绵薄之力。

我的人生迄今历经了两方面关键的选择。第一个方面是政治选择,这也是最重要的选择。我于1965年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第二年按时转正。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决心把自己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第二个方面是学业和职业的选择。1957年,我考入北京大学,此后一直在北大学习、工作,迄今已经过去了64年。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活动基地,北大有着悠久而深厚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在这片红色沃土上,我如饥似渴努力学习、追求进步,尽心尽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60多年间,我见证了我们党和国家革命与建设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更亲历了党所领导的人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回顾既往,让我感到些许欣慰的是,我始终与我们党同心同向而行,把个人的成长和奋斗融入到民族复兴时代洪流之中,这才是人生最大的价值所作。

1939年我出生于古都西安,解放时,我才十岁,见证了翻天覆地的时代巨变。解放初期,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伟大工程是扫盲运动。1950年,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开展扫盲教育,我和同学们也积极响应,到农村给农民扫盲、给工厂工人开夜校。

1957年我入校之时,正值党中央发起“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高校从以前的仅仅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向兼顾研究型人才培养转变,在这一背景下,我全身心投入经济学学习和研究。1962年,我国首次开始正规培养3年制研究生。我报考了研究生,成为北大经济系那一年唯一一位读研的学生,师从我国经济学泰斗陈岱孙先生。我们系的党总支书记嘱托我:“你要好好跟着陈岱孙先生学习,把他的学问接下来、传下去,这是组织交给你的任务。”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牢记着这句话,始终把履行党组织托付给我的这个光荣任务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自从1965年毕业留校工作以来,一方面,我认真教书育人,经历了40多年的在岗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我的很多学生活跃在各条战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另一方面,我也“双肩挑”陆续承担了一些基层干部工作,包括教研室党支部书记、经济学院院长,学校的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

特别在科研上,我始终紧跟党的路线方针,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从一个中国学者、一名共产党员的视角,开展了对西方经济学和一般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1978年改革春风吹遍神州,教育领域也迎来新局面。国家开始派遣留学生,出国访问,我有幸以富布莱特学者等身份先后赴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访学。在国外访学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在陈岱孙先生指导下,我对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主义流派重新进行了研究。接着,我又本着“打破旧模式,重新审视和构建西方经济学说史”的目标,重塑了西方经济学说史,力求对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这些研究成果先后获评“陈岱孙经济学著作奖”以及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进入90年代以后,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及我们党决定施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我在历经10多年缜密思考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要素价值论,并打通了从劳动价值论迈向多元要素价值论的通道,受到学界极大关注,被评为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被认为是为党的十六大做了理论的准备。

2007年我退休了,但我没有停下继续前进的脚步。我仍然十分关注国家改革发展事业的进展,特别关注民营经济发展。我走访了很多民营企业,结交了不少民营企业家,体察他们创业的艰辛,了解其成功经验和面临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向有关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2018年,我获评北京大学离退休教职工学术贡献一等奖。

光阴如箭,日月如梭。不经意间我已年过八旬,但我的心态是年轻的,我愿做一名“年轻的老党员”,继续力所能及地为党工作,为人民再立新功!衷心祝福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生日快乐!

(本文为晏智杰老师在2021年6月中组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老党员老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