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活动

姜伯驹丨半个世纪的回望:思源与同辉

发布单位:数学科学学院       发布时间:2024-12-17

“这次回校我想向江老、程老铜像鞠躬致敬。”姜伯驹院士向学院工作人员说道。今年10月中旬,数学科学学院举办了江泽涵、程民德先生雕像揭幕仪式,姜伯驹院士本应担任揭幕嘉宾,却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仪式,心中抱憾良久。身体大致痊愈后,姜先生提出回学院看看的想法,一方面希望可以向两位老先生的铜像鞠躬致敬,弥补遗憾。另一方面,想回到曾经生活过的20楼看看,追忆往昔自己奋斗与默默耕耘的岁月。

  

陈大岳院长、孙赵君副院长陪同姜伯驹院士

11月22日上午10点,姜伯驹院士携夫人徐川荣如约一同回到了学院。到达智华楼后,姜先生首先到达二楼江泽涵先生铜像前,往岁之痕,重映于前。江泽涵在南开大学就读期间,师从姜伯驹的父亲姜立夫先生。1953年姜伯驹考入北大数学力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江泽涵先生的助手,二人研究方向同为拓扑学。若说江先生是我国拓扑学奠基人,那么姜先生则是带领更多学子推开拓扑学大门的引路人。缘分不止于此,江泽涵先生曾于1934年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而姜伯驹院士也在1995年担任了数学科学学院首任院长,漫漫岁月,跨越60余载传承的不仅仅是治学精神,更是要将中国数学学科跻身世界一流的责任与使命。

  

姜伯驹院士向江泽涵先生铜像献花致敬

在院长陈大岳、副院长孙赵君及到场师生陪同下,姜先生向江泽涵先生铜像鞠躬致敬并献花。而后,一行人一同来到程民德先生铜像前,向程民德先生铜像鞠躬致敬并献花。带着深深的敬意与缅怀之情,姜先生回忆着与程先生相处的场景:“程民德先生从1950年代起就一直是北大数学学科发展的主心骨,他是北大数学学院的设计师,对我也有知遇之恩。1994年上半年,在北大行政结构改革的关头,他力主在当时已经分开的数学系与概率统计系的基础上成立数学学院,提出了具体方案,在他家里开了无数次的预备会议,最后还出乎意料地提名我做院长。”原来,这样一份传承,是程先生促成。

  

姜伯驹院士向程民德先生铜像献花致敬

向两位老先生的铜像致敬之后,姜伯驹和随行师生一同来到了20楼,如今的20楼已经是学院教师、访问学者和研究生的办公区域,而姜先生一家四口曾生活过的二层208房间则成为了学生活动室。在这里,陈大岳、孙赵君及教师王家军、包志强一同出席了姜伯驹先生宿舍挂牌揭幕仪式。姜先生与夫人共同揭下幕布,并与在场的师生说起了过往生活在这里的点滴。

姜伯驹回忆着,“就是在这个房间,我第一次见到了王诗宬。”王诗宬院士是姜伯驹先生的学生,此次揭幕仪式因工作原因未能到场,为此他表示十分遗憾并特意发来邮件,称姜先生20楼的宿舍是他“开始数学的地方”。彼时的王诗宬带着自己的学术思索来到了姜先生的宿舍,在局促狭小的宿舍内,如暗夜遇明灯,这一次见面,使他决心踏上充满探索与挑战的数学求学之路。随后,姜伯驹的夫人徐川荣提到了同层的邻居,当时住在20楼的还有地学部的刘光鼎院士。姜伯驹说道:“那时刘光鼎早出晚归经常出差,我们并不熟,后来在院士大会上与他渐渐熟悉了起来。”往日的生活学习场景依稀复现,众人也一同回忆交流着,现场气氛温馨而活跃。

姜伯驹院士和夫人徐川荣为宿舍挂牌揭幕

  

姜伯驹院士和夫人回忆宿舍生活

薪火传递,不绝如缕,数学绍继,慧脉赓续。曾经的岁月里,江泽涵先生、程民德先生等前辈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在数学研究与教育的一线,他们以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数学人才。姜伯驹院士也是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耳濡目染,逐步成长为数学界的中流砥柱。今后,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将继续秉持前辈们的希冀,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发展,向着更高的学术巅峰砥砺前行,而这一场回望,也将成为北大数学发展史上一个新的、充满力量的注脚。

  

合影